我劳动,我光荣!正值青春年少,劳动最光荣。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云中学子们在家劳动的成果吧!
杨千千
荠荠菜为十字花科植物,是人们喜爱的一种野菜。
荠荠菜,俗名地地菜,别名枕头草、粽子菜、三角草、香荠、护生草、菱角菜、地菜、上巳菜、荠草。
荠菜作为药用,最早见于陶弘景《名医别录》,谓其能“利肝和中”,《本草纲目》谓其能“明目益胃”。
中医认为荠菜性平,味甘,具有和脾、利水、止血、明目、降压的功效,可用于治疗痢疾、水肿、淋病、乳糜尿、吐血、便血、血崩、月经过多、目赤肿痛等。荠菜味甘,性平,凉,入肝、肺、脾经;具有和脾,清热,利水,消肿,平肝,止血,明目的功效
了解到这些,我也和妈妈去了田地里,摘了荠荠菜,做了汤以及饺子,一家人吃的很开心!
阳光明媚,青春正好,劳动使我快乐!
杨喜
每年三月,万物复苏。本应该是开学之际,但因为疫情影响,我们只能在家学习。同时,我们也拥有了更多时间,与家人相处,帮助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之事。
这是跟父母一起去杨梅地里帮忙,再过几天,杨梅就成熟了,很期待能够和他们一起采摘杨梅。
这是在教家里的小侄女系鞋带,辅导她完成家庭作业。
杨袆敏
特殊时期,停课不停学,在家里一边上网课,一边劳动。
去地里找菜,又大又好,收获满满,很满意
和姨妈一起去她家地里,摘西红柿,希望以后日子也都红红火火
别林斯基说:“只有劳动才能使人变得幸福,使他的心灵变得开朗、和谐、心满意足 ”
在劳动中我们才最能感受到年轻生命的跃动,青春正当时,劳动最光荣。
杨子文
青春正当时,劳动最光荣!
为期三个多月的寒假, 坚持为家人做菜、做家务,劳动最光荣!
尹春欢
《滇南本草》记载“桑椹,益肾脏而固精,久服黑发明目”。《本草经疏》云“桑椹,甘寒益血而除热,为凉血补血益阴之药”。《随息居饮食谱》认为桑椹果“滋肝肾,充血液,祛风湿,健步履,息虚风,清虚火”。
四月正是家里桑葚成熟的时候,趁着周末去地里摘来新鲜的果实,拿回家清洗后,用布袋绞取汁液,文火熬成薄膏。一斤桑葚,熬两个小时,成品三小勺子。
青春正当时,劳动最光荣。很享受自己劳动的过程。
余正娇
看似简单的家务活里,其实是那么的辛苦,那么的繁琐。可是妈妈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做着这些家务活,真的是很辛苦。因为疫情的爆发,我没有办法按时返校,在家上网课的日子里,大多数时间都是我一个人在家,因为家人都有她们的工作和要去做的事情。当我不上课的时候,就会帮妈妈分担一些家务,做做饭浇浇花,洗洗碗之类的。虽然不能按时返校,作为一名大学生,在认真学习知识文化之余,我们也要学会体恤父母的辛劳,热爱劳动和生活。
臧汝
读了十多年的书,第一次在家待那么久,家在农村,经历了各个季节的农忙,特别辛苦,很累!
在体验劳动中,汗水一次次流过双颊,“艰辛知人生,实践长才干”。通过干农活,深入农村,体验生活,使我逐步了解了社会,打开与村里百姓沟通的窗口,开阔了视野,增长了才识并在社会实践活动中认清了自己的位置,从最基本对自身价值能够进行客观评价,增强了我努力学习的信心和毅力,与他们的交流中,听着他们对世事透彻的理解和达观的精神,他们易于满足现状,也有生活的目标和向往并努力地改善境遇。
刚刚过完年,就和家人去地里点洋芋,虽然要挑水,要挑粪,但是一家人在一起干活,有说有笑的,觉得特别欣慰。庄稼人,总是过完年没几天就开始准备着耕种新的作物了。洋芋种完了,就帮着妈妈浇菜园子。清明前后,就要开始种玉米了,种玉米是一件很麻烦的活,但是我还是趁着课余时间和周末,帮着妈妈把家里的玉米种完了,特别是周末,早出晚归的,中午就算顶着再大的太阳,你还是要不停的挖地,不停的和泥土打交道,这就是所谓的“面朝黄土,背朝天吧”!回到家里,没有热乎乎的饭菜,妈妈去喂猪,我的任务就是做饭,等吃完饭已经是一大晚上了,还要去完成作业。
但是父母已经老了,在家里帮她们做一些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分担一些,他们也会轻松一点,能让他们回到家里吃上一顿热腾腾的饭菜,这也不错,生活中很多的感动和爱都是流露在一件件的小事情中!
张常江
在文山,知名的三七产地,干得最多的活当然是种三七,人们都知道三七药效好,但不知道种植过程十分繁复。
在此就为大家简要展现一下三七的除草过程吧。除草并不复杂,但只能人工处理,每一根草都只能靠手工去拔掉。其过程亦是十分的辛苦,但为了种植出高品质的药,辛苦也是值得的。
张璟钰
在家帮父母做做家务很快乐很充实
张熙苒
在这个特殊又漫长的假期里,作为一个厨房小白,我终于解锁了部分技能。从电饭煲蛋糕到小油条,从一些简单的点心到能做一两道简单的家常菜。在此过程中我感受到了平时爸爸妈妈做饭的不易,同时,在此过程中,我也是从一次次的失望中慢慢摸索经验,也有过想要放弃的念头,但是最终也还是坚持下来了。在这个学习烹饪的过程我明白了无论我们遇到什么困难都要持之以恒,坚持下去,就会获得意想不到的收获,学习烹饪如此,以后的学习生活也是如此。
本篇文章共有1页 当前为第1页
【收藏此页】【打印】